随着我国渔业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水产养殖的病害情况越来越复杂。疾病种类、并发症越来越多,病程越来越长,药物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鱼病让成千上万的养殖户血本无归,身背巨额债务。鱼病防治工作已然成为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中责任最大、最急迫的工作。
本来想给鱼治病,结果药用了鱼还是死了。如果用药,怎样用才能降低鱼病带来的损失?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陈昌福教授专注研究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四十年。在业内大家或许都耳闻过这一位直言不讳的教授,他的文章、视频大胆针砭时弊,振聋发聩,受到广大养殖户尊重及好评。从业四十年,陈教授做过太多研究实验,看过太多鱼病和养殖户血本无归的凄惨案例。“水平再高,你不能解决生产当中的实际问题,鱼还是死在那里,你说你这个学问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是陈教授常对学生耳提面命说的一句话。
近期,我们联系到陈昌福教授,想与他聊聊鱼病治理的相关话题,谈谈鱼病现状、这些年他为鱼病治理所做的工作以及探讨为什么鱼病总治不好。希望以下的内容能给您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
01.为什么用药也治不好鱼病:不怕不用药,最怕乱用药
前段时间江苏有个养殖户有鱼塘87亩,用了7万多块鱼药,结果鱼全死了,损失十几万。这么多鱼药全丢下去,不病死也被毒死了!
药是一个两面性的事物,能治病可能致死。药店那么多药,为什么医院还是人满为患呢?因为医院能做检查,医生能根据病状、检查结果、过往病史、用药史来决定用哪种药,剂量多少,用药方式。
人药如此,鱼药也是如此。这些年我一直在强调科学用药、精准用药。但现在鱼药的使用是非常盲目的。
02.如何做到科学用药:以检测结果为依据,指导用药
什么叫盲目用药?问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自检一下。你知道鱼的病原微生物对哪种药物敏感吗?敏感到什么程度?
目前我国有100多种国标鱼药,大多是20多年前通过“兽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国标”审定,那时公布的 “国标渔药”配方和用法用量,大多至今仍未做过更新。众所周知,同一个养殖环境中,随着连续使用同种鱼药的次数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也会不断增强。如果养殖户仅凭说明书或者经验用药,就是盲目用药!
有的国家鱼药数量少于我国,但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远没有我们严重。原因就在于长期坚持对病原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筛选药物实现科学用药。
03.养殖户去哪检测:重塑鱼病防治服务体系,是当下首要工作
一旦发现鱼病,养殖户都期望尽快控制病情,降低死亡量,这让一线技术人员感到压力巨大,望病兴叹。由于基础研究的停滞、检测体系的缺失让这种情况愈发突出。若现有的鱼病防治体系不做改变和调整,未来由鱼病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屡创新高!为此,这十多年来在提倡提高我国的科学诊断水平和防疫水平的同时,我在全国建了20多个实验室。希望通过科学检测实现科学用药,帮助养殖户减少损失。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多人有了检测病原的意识。实验室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检测样体,越来越多人认可检测带来的帮助。
我建议药厂甚至是饲料厂都应该行动起来!第一,药厂要做药敏检测。明确病原微生物的药敏程度,开发新药才有方向;第二,做功效性实验,在说明书上明确不同剂量可实现的不同药效,可解决的病害问题。并使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文字、剂量单位,制定具有实操性和普适性的说明书;第三,设立病害检测实验室,通过检测确定病害、药品及用量;第四,技术指导人员从养殖户角度出发提供有效服务。目前我国各省水产技术总站也已开展水生动物流行病监测工作,能及时为养殖户提供预防方案。但要想实现鱼病预防,建议养殖户们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假如懂得免疫学,就会知道如何判断鱼药和饲料优劣,如何让鱼类自身的免疫系统维持稳定,实现鱼病预防。假如懂得药理学,就会识别不法药贩的忽悠,切勿轻信“神医”!
重塑鱼病防治体系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想要将鱼病损失降到最小,需要我们所有水产从业者一起努力!